傳說春秋時期,
楚莊王率部征戰到東湖東岸,見湖光山色十分優美,便沿磨山一帶駐扎下來。不料大將斗越椒叛變,領兵殺來,莊王擂鼓督戰,擊敗叛賊。斗越椒乘船逃到這片荒島上,射雁充饑。
一日,他射傷一雁,那雁帶傷直飛莊
王營中,莊王將雁傷包扎,由雁帶路,終將叛賊逮住。為了紀念引路雁,莊王將這個荒島取名為“落雁島”。
佛祖與落雁島
以前,東湖的落雁島叫佛腳島,其地理位置就在東湖的團湖的中部的中間稍偏西北一點的地方,或者說,在東湖的雁中咀東邊的不遠處。后來,由于人為的原因,落雁島卻成了雁中咀東邊的一個半島。可能就因為這樣,現在能夠知道落雁島以前叫佛腳島的人很少,并且還能夠知道與之相關傳說的人就更少。
一天,當佛祖途徑東湖雁中咀這個地方時,發現一蓬枯草中有些大雁的羽毛和一具大雁的尸體殘骸。佛祖不解,就去問附近的老百姓。老百姓回答說,這是狐貍所為。原來,雁中咀這個地方是個三面環水的沼澤地,常年荒草叢生,因而,每年冬天,總有成群的大雁來這里越冬。然而,這事不知為什么被附近的狐貍知道了,于是,當大雁在這里越冬時,總有狐貍來偷襲。當佛祖聽了老百姓的回答以后,隨即環顧四周,發現雁中咀東邊的水域比較狹長,而且呈東西走向,于是,就急忙地朝雁中咀東邊的岸邊上走去。當佛祖來到了雁中咀東邊的岸邊上以后,就用左腳站著,用右腳向其湖中的湖面上輕輕地踩了一下,隨即,這個湖岸邊前方的不遠處就出現了一座腳底形的島。隨后,人們就把這座島稱之為佛腳島。
自從有了佛腳島以后,原在雁中咀上棲息的大雁就有了新的棲息之地,當然,那些專門到雁中咀這個地方來偷襲大雁的狐貍們就只有挨餓的份了。
發表評論
提示: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,立即登錄